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每车八人,先到先走,下车集合!”五一假期,在黄山云谷索道的站台上,一道雄浑有力的声音回荡在耳畔。说话人正是退伍老兵徐勇,十年来,他以军人的坚毅姿态,扎根在海拔千余米的“云端战场”,把索道站台引导岗变成守护游客安全的“前沿哨所”。他在日复一日、日行数万步的坚守中,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卓越风采。

徐勇填写每天的清洗记录
退伍不褪色的“战位”传承
“五一”假期第一天,清晨5点,当第一缕曙光还在始信峰的山尖上徘徊,徐勇已笔挺地站立在晨雾弥漫的站台,整齐的工装,端正的工牌,这位曾经手握钢枪的战士,如今把索道站台当成了新的"战位"。“您别急,先拿糖果哄哄孩子。”排队时发现带着哭闹孩子的年轻妈妈面露焦急,徐勇立即上前,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糖果安抚孩子,一边引导这对母子在最佳的位置等候上车,顺利进入车厢。年轻妈妈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您的服务真的很贴心!”
他总是精准预判上车人数、指引游客排队顺序、快速处置突发状况,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他对站务员这个岗位的认真与负责。同事们都打趣说:“徐勇这状态,仿佛还在部队执行任务呢!”而他只是笑着回答:“岗位变了,但军人的担当不能变。”

徐勇引导游客有序进入索道车厢
舌尖起茧的“复读机”式服务
“五一”客流高峰期,徐勇日均服务游客数万人次。为了缩短游客的排队时间,他坚持动态提醒每位游客,每趟车厢抵达时,他都会重复安全提示,日均喊话超3000次。常常有游客在匆忙中走错方向,徐勇总能第一时间察觉,他总会立刻提高音量再次提醒,长期高声喊话让他的嗓音变得沙哑,但也正是这沙哑的声音,练就了他“穿透性播音”的本领。
为确保乘客安全上车,他坚持每一车都跟车行走,同事们统计过,他日均在站台行走的步数不低于2万步,十年累计下来,可绕赤道一圈。有同事心疼地对他说:“勇哥,你也歇会儿吧。”他却摆摆手:“游客的安全不能等,我多走几步,大家就能更安心。”

徐勇清洗索道车厢
方寸间绽放的温暖微光
徐勇常常笑着对同事说:“这里就是我的战场。”他的服务不仅体现在秩序维护上,更浸润在对游客的细微关怀中。"同志,我的钱包……"听到游客的求助,徐勇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立即启动"地毯式搜索"。小钱包又小又黑,看着很不起眼,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甚至翻遍了站台的垃圾桶。经过半小时的寻找,终于将小钱包交还到游客手中时,游客激动地紧紧握住徐勇双手说:“您真是好人啊,太感谢您了!”徐勇总是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对老人,他是搀扶的拐杖;对孩童,他是能变出糖果的叔叔;对残障人士,他是无声的守护者。即便在换班间隙,他也闲不住。他会拿起扫把清扫站台积水、弯腰捡拾游客遗落的垃圾、用拖把清洗车厢外壁。这些点滴被同事戏称为“超级强迫症”,他却说:“部队里养成的习惯,见不得‘战场’有半点杂乱。”

徐勇清理车厢垃圾
5月2日晚8时,当最后一节车厢顺着缆绳划过繁星,宣告着繁忙的一天正式结束,他习惯性地整理衣领,开始准备最后的停车收尾工作。山风拂过他与满山杜鹃,仿佛在回应那句无声的誓言——“云海为证,服务人民就是我的星辰大海”。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黄山之巅有数千名“徐勇”在岗。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专业传递温度,让五月的山花与劳动者的微笑共同绽放。正如徐勇日记所写:“我的‘五一’在云端站岗,看人潮平安来往,便是最美的勋章”。
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作者:张纬
编辑:刘凯星
二审:赵美君
终审:秦中阳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