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智慧申请”,填写请求事项等相关信息,最后再点击提交,一份“数智赋能”的仲裁申请书就填写完毕。代替了一字一句的纯手写,眼前的这台“小机器”让申请人赵先生省了不少事儿,“不会表达的文字,用语音输入也能生成我的诉求。”

赵先生提到的这台小机器就设立在昌平区仲裁院立案庭内,里面显示的正是前不久正式上线的调解仲裁智能体“昌小仲·智慧仲裁”,除了能用智能一体机,申请人还能通过手机扫码完成相关操作。
“这个小程序功能很强大。”昌平区仲裁院院长赵阳介绍,“昌小仲·智慧仲裁”是“DeepSeek大语言模型+昌小仲AI数智员工”交互应用的一个全新探索,依托全面、精准的本地仲裁知识库和智能体成熟的语义理解与智能推理能力,集成“智慧申请”“智能问答”“智学课堂”等板块。

“智慧申请”是最主要的一个板块,它通过语音智能转写、光学字符识别、联网数据自动抓取、线上快捷打印等功能,“一键生成”规范的电子申请书,后台审核通过收到提交的申请书后,便可同步建立窗口叫号机制。“这个创新改变了以往工作人员人工指导申请人手写仲裁申请书、人工审核材料的传统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仲裁立案受理效率,提升了群众在调解仲裁活动中的服务体验感。”赵阳表示。
除了“智慧申请”,“昌小仲·智慧仲裁”还支持“智能问答”。“它可以做到自然语言交互,多轮问答都没问题。”赵阳说,“智能问答”可以精准识别申请人的核心诉求,及时准确检索回应,效率倍增。“智学课堂”板块,同步上线原创视频“昌小仲·微课堂”,以场景化的短视频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和仲裁程序,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下一步,昌平区仲裁院将持续探索智能体在仲裁案件处理中的全场景应用,打造仲裁案件全生命周期高效智能管理框架,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少跑路”申请仲裁、“无障碍”沟通问询、“全流程”案件追踪、“不打烊”暖心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