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讲述守护一库碧水的故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时间:2025-04-17 20:11:00

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生态环境领域的五位代表围绕“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见面会现场。图/国新网

来自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是其中的一名代表。袁慧称,丹江口库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脉、北方水井,320万十堰人民人人都是守井人,都是环保志愿者。“小水滴”环保志愿者也致力于传承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我今天穿的这件志愿服装马甲上,有一个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的标识,它意味着我们每一位库区人都是一滴水,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无穷的力量,我们用丹心化作双手,守护着一库碧水。”其称。

袁慧介绍,作为一名“小水滴”环保志愿者,一个垃圾钳、一个垃圾桶、一叠宣传单可能就是她日常的工具,她主要围绕守水护水开展宣传宣讲、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植绿护绿、文明观察五大类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丹江口库区的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在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为I类,达到直饮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超7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1.14亿人口。目前,北京80%以上和天津主城区的生活饮用水都来自我们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的守井人和环保志愿者,我深感自豪。”袁慧说。

谈及如何通过具体行动来推动美丽中国的目标一步一步成为现实,袁慧积极参与清漂净岸志愿服务活动,以“水清、岸净、景美、人和”为目标,和身边的妇女、儿童、老人等各类群体志愿服务组织一道,当好守水卫士,常态化对丹江口库区岸线进行巡查清理,引导库区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垃圾不落地、污水不直排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和生活习惯,自觉做到无垃圾、无塑料、无化肥、无污水、无公害。另外,他们还将志愿服务全面融入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和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建设文明河流、创建绿色家庭,通过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关心关注生态环保,不断推进环境保护见实效、入人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袁慧。图/国新网

袁慧还分享了她的家乡人民守护清水的故事,十堰市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关闭转产规上企业561家,清理网箱18.2万只,库汊围网21.9万亩,5万渔民弃渔转产。“在那里,大部分人都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我们从小就知道守护一泓清水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每个丹江口人基本上都担负着守护三百多位北方人饮水安全的神圣使命,所以守水护水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我身边有一位‘小水滴’环保志愿者、中国好人蒋德新,他家四代都是渔民,长江退捕禁捕后,他主动上交了自己的九条渔船,从捕鱼人变成了护水员,并且带动身边1000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蒋师傅今年已经64岁了,和我父亲差不多大年纪,每次看到他弯腰的背影,我就想起自己的父亲,就像自己的父亲在守护家园一样。我们作为年轻人,也没有理由不接好这根接力棒。”袁慧称。

袁慧称,要把守好这一泓清水代代传承下去。从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围绕宣传宣教、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文明观察、植绿护绿开展一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3万场次,共同当好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袁慧表示,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最关键的是让环保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她们组织志愿者,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宣讲、政策宣讲等方式,开展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守水护水环保志愿服务。目前,“小水滴”志愿者共有16.2万名。

“光让大家知道还不够,得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我们把志愿服务组织延伸至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建在群众身边,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家园、五好单元等开展活动,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工作岗位实际情况,都有自己的守水护水阵地,可以就近就便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袁慧介绍。为了让志愿服务人人愿为,他们还开展“最美守井人”培育、选树、学习和推介活动,当地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志愿服务激励措施,从医疗、教育、养老等11个方面进行奖励,激发大家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做环保志愿者、人人争当最美守井人”的良好氛围。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龚凌蔚 温艳丽 北京报道

编辑 任卓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