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苏州放招!

时间:2025-04-17 20:20:00

研发机构

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目前

苏州正大力推进

研发机构赋能创新行动

推进研发机构能力提升

推动研发机构服务企业

赋能产业发展

《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方案》即将出台

近期

苏州市政府

召开了创新工作例会

会议听取了

关于推进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等汇报

目前

苏州市科技局已牵头起草了

《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方案》

计划于近期出台

《行动方案》

提出实施研发机构赋能八大任务

包括

系统提升研发机构创新产出能力

聚力推进企业+科创矩阵建设

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等内容

主要目标是

力争2025~2027年

全市研发机构赋能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带动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累计供给高质量技术2300项

与优质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1200家

横向技术服务收入150亿元

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研发机构示范标杆

“研发机构赋能”首场线下活动举行

近日

苏州还启动

“研发机构赋能”系列活动

并举行线下首场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创新院

苏州纳微先进微球所研究所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等

15家科研机构和企业

走进智能语音交互与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们

参观了思必驰AI全场景数智化展厅

了解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

与产业化成果

重点考察了思必驰自主研发的

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

并围绕AI前沿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

各垂直行业应用等方面

与思必驰展开交流

上交大苏州创新院工业设计工程师邱天表示,本次走进思必驰活动,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探讨前沿技术、分享实践经验,此次交流为双方搭建了技术与产业对接的桥梁,也期待未来在更多领域打开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研发机构赋能”系列活动

将聚焦具身机器人、人工智能、

光子、低空经济等“1030”重点产业领域

通过组织科研机构

走进龙头企业开展“走看学做比”

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等方式

全面提升

科研机构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互促双强,未来可期

加速科技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研发机构

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 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

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围绕药物研发的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搭建了包括专业研发载体、科技项目孵化、转化研究、投资基金等完善的产业生态。

此前,苏研院与上海药物所首个合作创新药项目成功转让国内知名头部药企,合同总金额1.5亿元。苏研院在该项目中提供药化合成、体外/体内药效评价等研发工作。

源头创新水平逐步提升

2024年

研发机构新增

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8.02亿元

较上年增长52.8%

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42件

较上年增长13.6%

集聚了全市1/4的国家级人才

1/8的姑苏领军人才

  •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全面开展量子领域科研工作,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量子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创新中心获批省级项目5项,经费4572.4万元。自成立以来,创新中心的人才团队不断壮大,团队规模达到224人,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189人。

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024年

研发机构

服务企业数量和横向技术服务收入

实现双增长

服务企业超5500家次、增长22%

横向技术服务收入27.9亿元、增长23.6%

  •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紧扣光子技术发展趋势,在国内光子领域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支撑和较好的品牌影响。

目前,研究院已经孵化出众为光电、识光芯科、景照光电等17家高质量科技企业,涵盖光电芯片及器件生产的关键环节,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潜在独角兽1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孵化企业估值超30亿元

近年来

研发机构还积极与企业

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材料前沿引领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任务。

征集凝练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发和集成创新。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累计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123个,其中2024年新建24个。

以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

提升研发机构“自身能力”

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双向结对”

增强“产业赋能”

书写科技与产业共舞的新篇章

未来可期

来源:苏州新闻

编辑: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