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5月16日,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敏将与剧团同仁赴上海角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个“五一”假期,文艺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在排练现场,对参赛作品进行最后的打磨。
5月3日上午,乌鲁木齐京剧院内琴韵悠扬,舞台两侧的瑶琴与香炉巧妙呼应着《焚香记》的古典意境。舞台上一袭水袖翩跹的李敏正在专注排练,相较几天前采访时,她的身形显得更为清瘦。
此刻,演员们正在进行秦腔《焚香记》中《情探》一折的排练。“停一下,这个‘我还回得去吗’,这句词的感情表达不够,语气要上扬,向天发问。”
“比刚才好一些,但是感情爆发还是不够,再来”……就这样,一句台词的表达就需要反复揣摩、测试,演员们也需要不断在剧中人物情感的状态中跳跃,所谓文艺作品的打磨就是逐字逐句的优化。
“这几天我们每天从早排练到傍晚,导演还会针对演员进行单独指导。大家很辛苦,但都非常用心。”李敏说,舞台是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殿堂,舞台上每一个动人瞬间,都凝聚着编剧的匠心独运,导演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也需要演员对角色的千锤百炼。回到舞台上,秦腔经典剧目《焚香记》生动演绎了痴情女子敫桂英与负心书生王魁之间缠绵悱恻、爱恨交织的传奇故事。这部作品通过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和荡气回肠的情感演绎,深刻诠释了人性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永恒对立,以其精妙绝伦的唱腔设计、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戏迷中享有盛誉,成为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李敏告诉记者:“《焚香记》是一部文武兼备、唱念并重的新创剧目,需要表演者在唱功、表演等方面皆有所长,而且该剧故事性强,很考验表演者的实力,剧情中激烈的情绪变化也能充分展现秦腔艺术的特点。”
灯光设计杨越告诉记者:“秦腔《焚香记》一共有六折戏,每一折的情感皆有不同,需要冷暖不同的灯光去反映,现代舞美技术的运用,也为传统戏曲增添了更多视觉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呈献高品质的文艺精品,除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实力演员与李敏搭戏外,还得到了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的支持,在排练现场,可以感受到管弦乐团和秦腔乐团的融合,使激昂高亢的秦韵与交响乐的磅礴气势相互交织,碰撞出别具一格的视听效果。
“整体剧目已经完成,我们现在还是要用心排练,在反复排练过程中发现值得优化的地方,争取展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党支部书记于颖龙介绍,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艺术表演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是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今年5月8日至21日在上海举办。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17名进入终评的演员将为广大观众奉献17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其中,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敏将于5月16日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出秦腔《焚香记》,以此作品参与本届“梅花奖”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