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方寸见山河

时间:2025-05-22 04:39:00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资料照片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③】

风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吹来,止步于昆仑山脚下,抚平了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刚刚在沙丘上留下的纷杂脚印。在一处裸露的男女合葬双人墓,队员们用刷子轻扫过男主人的肘部,一抹斑斓色彩倏然跃出,映亮了这片沉寂千年的沙漠。

30年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以下简称“五星锦”)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现世。如今,这块锦护臂,静静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橱窗里,讲述着跨越了2000多年的故事。

“五星锦呈圆角长方形,鲜艳蓝底上织绣了红、黄、绿、白色花纹,合为五色,勾勒出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的形状,8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巧妙排列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是“五星锦”考古发掘的亲历者,带着记者俯身端详丝丝经纬时,当年初见的惊艳仍历历在目。

这一掌见方的锦护臂,可大有乾坤。

2000年前,蜀地工匠以五重平纹织法,将祥禽瑞兽、云山星象这些汉地常用的装饰母题封印在华贵的锦料之中。每平方厘米有经线220根、纬线48根,丝之纤细,线之密集,都昭示着它的独特价值。织锦的颜色、花纹全部由经线承担,纬线只起固定作用,这代表了汉代织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经纬纵横,展现工艺,也见证历史。

护臂的发现地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故地。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据学者推断,五星锦在此时被赐赠给西域精绝国的王公贵族,成为汉王朝管辖和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物证。

精绝国虽小,却处在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彼时,丝绸与漆器、葡萄与香料,在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汉朝与西域诸国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而五星锦的流通,成为汉王朝与羌人和匈奴等四裔民族交流频繁、多元文化融合的最好明证。

丝缕叠加,示意来处,也遥指去向。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是古代星占用词,出自《史记·天官书》。“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东方”,是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地分九州,“中国”在秦汉时期是中央政府郡县统辖管理的地域。人们相信,每当五星相聚,辉耀东方,国家就将安宁昌盛。织锦五色与五大行星一一对应,占辞则展现了古人整体的宇宙观念,万事万物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如今,我们凝视五星锦,“中国”二字在丝线中舒展,在这方寸的精致里,仿佛铺陈出整个山河。

(本报记者 曹雅楠 赵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