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 “共享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红利”

时间:2025-08-19 01:26: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今年,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电池包技术。巴斯夫涂料业务部还与中国车企蔚来在德国明斯特签署意向书,旨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汽车涂料领域的合作。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正深度参与中国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前沿新兴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

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资企业,巴斯夫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和创新网络。近日,本报记者探访巴斯夫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巴斯夫浦东基地”)和位于广东湛江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感受巴斯夫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强在华创新研发、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化工市场蓬勃发展的积极行动。

在华深耕140年,不断拓展业务布局

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的巴斯夫浦东基地,现代化的研发大楼与远处黄绿相间的工业管道交相辉映。一个个创新方案从这里萌芽,为中国化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早在1885年,巴斯夫就派出代表来到中国,开启巴斯夫在华纺织染料贸易。《拓新之旅——巴斯夫与中国缘起1885》一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给企业家精神和投资提供了格外吸引人的空间。”

“巴斯夫进入中国市场140年,与合作伙伴建立起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巴斯夫在华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开始加大投资规模,持续拓展业务布局。”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告诉记者。

以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所在地巴斯夫浦东基地为例,1994年,巴斯夫与中国企业在高桥镇成立合资企业。之后,合资企业变更为巴斯夫的独资公司,产品能级也不断提升。2012年,巴斯夫上海创新园成立;2015年和2023年,上海创新园二期和三期分别启用。

“上海创新园已成为巴斯夫亚太区最大的研发中心。”巴斯夫副总裁、上海创新园负责人韩玮表示,“10多年来,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累计投资约2.8亿欧元,研发活动涵盖先进材料、化工过程、催化及研发数字化等领域,并聚焦可持续发展创新。”

巴斯夫浦东基地在高桥镇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巴斯夫不断扩大在华业务布局的缩影。截至2024年底,巴斯夫在中国建设了30个生产基地,业务涵盖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技术、营养与护理、农业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全球销售额的13%。到2024年底,巴斯夫与合作伙伴在大中华区累计投资约170亿欧元。”楼剑锋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根据预测,未来10年全球化工行业增量的70%将来自中国。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业务布局,满足中国各行各业的最新需求,提供更多可持续和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最大海外投资项目,得到中方积极支持

在广东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内,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

“中国市场对巴斯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说,未来中国将继续成为化工行业的关键市场,位于湛江的一体化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中国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平台,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将包括一个计划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多个面向消费市场的下游产品生产装置。目前,项目首套工程塑料装置和首批热塑性聚氨酯装置均已投产。

林汉平说,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政府在选址方面提供了许多支持,事实证明湛江具有区位优势,是项目的理想地点。湛江市政府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让巴斯夫可以按照目标时间表建设项目。”

近年来,湛江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健全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的一个缩影。

湛江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湛江市在项目立项初期即邀请国内石化、化工、水文、海洋、环保等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工作团队;主动协调国家部委、省级部门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市区联动攻坚。项目所在地湛江经开区对巴斯夫项目规划图纸实行电子化在线审查、部门共享互认,减少项目方来回跑腿奔波。

此外,大件码头作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期间大型装置、构件、模块运输上岸的主要通道,是一体化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为保障码头顺利开工,湛江交通、海事等部门积极响应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建设方案,推动巴斯夫大件码头顺利按计划建成使用,降低了项目化工装置原料和产品进出厂水路运输转运成本。

致力共同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在2024年举行的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橡塑展上,由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及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创新固态电池包亮相,可助力电动汽车在轻量化、热管理、安全性能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升表现。目前,这款固态电池包正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开发商业机会,有望促进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巴斯夫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提高本土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和可再生能源等快速增长的领域,致力于与中国伙伴共同创新、携手共赢。”韩玮表示,随着巴斯夫在中国本土研发能力的提升,“诞生于上海创新园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不断为中国和亚洲的客户提供创新产品”。

2024年2月,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一体化技术中心正式启用。巴斯夫中国新一体化基地发展、能源与碳管理总监张楠表示,巴斯夫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覆盖科技创新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将以这一合作为契机,着力为化工行业培养更多人才,继续发挥人才在创新领域的核心作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门永锋是巴斯夫亚洲开放研究网络的成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巴斯夫的科研人员共同探究热塑性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为热塑性聚氨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基础,使其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开放研究为工业和学术界搭起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修正我们的研究方向,促使研究进入工业流程。”门永锋表示。

亚洲开放研究网络是巴斯夫和亚太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究的平台,旨在促进巴斯夫研发人员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自亚洲开放研究网络成立以来,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已经完成了约200个联合研究项目,涵盖可持续材料、先进工艺、数字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新能源汽车的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韩玮说。

“巴斯夫在中国有1.2万余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为10%。”楼剑锋表示,“面对中国化工市场的新业态、新模式,我们顺应趋势,推出更多前沿材料和技术。”韩玮认为,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青年科技人才规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科研交流。

谈及未来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楼剑锋表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畅通,高素质人才储备日益丰富,提振了包括巴斯夫在内众多外资企业的信心。“中国是全球化工市场重要的增长引擎,也是巴斯夫在全球的重要市场。随着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相信巴斯夫在华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未来,巴斯夫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共享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红利。”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