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张勤:在内分泌科,照亮糖友健康路丨中国医师节

时间:2025-08-18 15:11:00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在四川泰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型糖尿病逆转中心”几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是张勤医生开始的“新事业”。

两年前,经验丰富的内分泌专家张勤从公立医院退休后,他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到四川泰康医院:将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理念真正落地。

如今,张勤为中心做了清晰的规划:未来3-5年,一方面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糖友享受到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将“逆转”的理念从治疗延伸到预防。他表示:“我希望将2型糖尿病逆转中心打造成一个‘全周期、多维度’的糖尿病管理标杆。”

四川泰康医院内分泌科、特需医疗科主任张勤

仁心仁术守护患者健康

作为四川泰康医院内分泌科、特需医疗科的主任,张勤医生已经在内分泌领域深耕数十年。他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和交流,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张勤曾在奥地利进修内分泌科相关知识,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医学理念和技术。2004年,他担任科室主任,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将内分泌科成功建设成为市级重点学科、省级及国家级重点专科。

多年前,他接诊了一位年轻的糖尿病患者。“那时他正值青春年华,梦想满怀,却被糖尿病这一不速之客打乱了生活节奏。”张勤回忆。初次见面时,这位年轻人满脸沮丧,迷茫不已,甚至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治疗不仅仅是医治身体的病痛,更要修复心灵的创伤。”张勤表示,当时他耐心地为这位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不断给予他信心。

经过几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生活也恢复了正常。再次相见时,这位年轻人已经焕发出新生的光彩,“张医生,您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真的太感谢您了!”他激动地握着张勤的手,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对张勤来说,这一刻的成就感远超任何医学成绩。“那时,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有多么重要,患者的认可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张勤认为,医生的职业不仅仅是“技术工种”,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用生命温暖生命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不仅是一份份检查报告,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背后一个个家庭的期盼。”他说,“这份职业让我始终保持敬畏,敬畏生命的脆弱,敬畏医学的边界,更敬畏患者交付的信任。我们必须礼赞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医生要有责任感

“以前,诊断内分泌疾病往往依赖医生的经验和基础的激素检测,而现在,高精度的质谱仪等先进设备,可以精确分析激素的微量变化,连一些极其细微的激素波动都能准确检测到。”张勤说。

除了精准的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的进步同样令人振奋。新型药物层出不穷,不仅疗效更好,副作用也大大降低。例如,一些新型降糖药物,不仅能控糖,还能为心血管、肾脏提供保护,甚至帮助患者减轻体重。

然而,技术和治疗的进步并未简化医生的职责。特别是在面对疑难疾病时,医生仍需具备扎实的临床思维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张勤就曾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反复发热2年多,多个大医院诊治无果。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张勤最终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并通过激素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的孙儿开心地说:“爷爷终于不发烧了,医生治好了爷爷的病。”

张勤认为,医生有两个最核心的品质。首先是精准施治。医学容不得丝毫马虎,每一个诊断、每一次用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医生必须不断精进医术,用最科学、最严谨的方式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是医生的立身之本。

其次是共情之心。患者常常在疾病面前感到无助,他们不仅需要身体的治疗,更渴望理解与关怀。有时,一句耐心的解释、一个鼓励的眼神,能给患者更多力量。医生不仅是“治病的人”,更是“懂人的医生”。

张勤回忆起一位70多岁的李婆婆,她独居,患糖尿病多年,每次就诊时,总是带着装满药物和手写笔记的布包。每次看病,李婆婆反复问:“这个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张勤注意到她记性不好,于是他在每次开药时,都在药盒上标注吃药的时间和数量。有时,他还会在化验单上标出关键数字,并写上“比上次好,再加油”的鼓励话语。

有一次,李婆婆拿出一小袋生花生,感激地说:“张医生,这是我能想到的谢礼,您对我比家里的小辈还要关心。”那一刻,张勤深刻体会到:“关怀的方式无需复杂,把患者的难处放在心里,就是最好的表达。”

将糖尿病“健康管理”理念落地

张勤主任介绍,“2型糖尿病逆转中心”刚成立时,许多患者仍然抱有怀疑,认为糖尿病只能依赖终身药物治疗。然而,通过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患者们逐渐看到了希望。“中心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内分泌科联合中医科、营养科、运动康复科等,为患者量身打造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其中,“破界·新生逆糖体验营”活动是逆转中心的特色。在体验营中,医生将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涵盖胰岛素抵抗程度、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内容,治疗不仅包括合理的药物应用,还特别注重生活方式干预和药食同源产品的替代治疗。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指标和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食谱,帮助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入;运动康复师则为患者设计专属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增强体质。

目前,逆转中心已完成10余期体验营,帮助近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病情逆转或缓解,特别是在逆糖黄金期的患者中,效果更好。

55岁的胡先生患糖尿病已有5年,血糖长期失控,伴随高血压和高血脂。在逆转中心,医生为其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降糖药物、提供中药调理方案、设计个性化食谱,并安排适合他的快走和力量训练计划。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胡先生体重减少了5公斤,血糖逐渐稳定,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张勤强调,提前阻断糖尿病的发生,比发病后再治疗更具意义。为了提升管理效果,中心计划引入智能健康管理工具,利用患者端口的APP记录饮食、运动数据,实时检测血糖,并生成分析报告,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中心还将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糖尿病逆转的机制研究,争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成果,让中国的逆糖经验被更多国家借鉴。

“我的目标很简单:让‘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成为过去式,让更多糖友通过科学管理,不仅能停药,更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与工作。”张勤说,这不仅是他作为内分泌医生的理想,更是他对患者的深切承诺。

医生的健康忠告

健康从来不是“痛了才治”的应急,而是“日常守护”的坚持。像糖尿病管理,比起血糖升高后猛吃药,不如三餐里多一把蔬菜、少一勺糖,每天多走一千步。

身体是自己最诚实的伙伴,别等着疾病来敲门才重视,别让“没时间”“不习惯”成为借口。愿你把健康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