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柱
根据党的二十大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河南须把握机遇,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努力破解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难题,快速推进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河南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同2019年相比,5年间新增高校33所,新增高校数全国领先。作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部署,河南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三个调整优化”已取得明显效果,并进一步优化推进中。通过调整,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了更加合理的高校类型结构,凸显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
作为高考大省,2024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为136万,约占全国的10.1%。河南虽然拥有174所高校,但本科院校仅60所。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由于学校和在校生人数较多,财政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河南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同质化现象突出”,特色不足,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与我省先进制造业对接的工科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分类发展的效应没有充分显现,教育支撑引领创新发展和服务开放大局的能力尚待提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新增高等教育资源要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等利好政策,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推进高校建设转型。从考生数量全国第一和毛入学率总体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看,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尚有欠缺,但相较而言,河南更欠缺优质高等教育。河南的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已是高等教育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河南高等教育正处在历史性跃升的关键节点上。须把握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机遇,落实《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部署,大力推进河南高等教育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良性发展。在“坚持走以提升质量突出特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共识”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更好地推进高校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一是政府要继续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提升监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充分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为高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保障。二是高校必须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招聘、经费使用和合作办学等重要方面大力推进改革,使学校在发展中更具特色优势、更具竞争力、更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从教学质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积极推动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估。
持续“三个调整优化”,建设特色鲜明高校。高校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基于自身既有的优势和特色,科学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河南省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设置新专业必须瞄准新兴产业。通过精准对接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强优势补短板,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持续调整优化学科学院和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发展特色专业和学科,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校,实现高校的分类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要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和方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等措施,解决好河南高校人才引进难、顶尖人才匮乏、本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改变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健全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和长效培训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切实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打造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研得精”的师资队伍,才能为河南从“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提供核心支撑。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通过跨校、跨区域或跨国合作办学,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共享优质资源、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引进先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声誉,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财政投入是高校建设最重要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确保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与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加强高校的软、硬件建设,改善办学和科研条件,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有效地引导高校结构、学科学院和专业调整,充分调动和激发高校各类人才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建设特色高校,并更好地助推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