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消委会:抵制“内卷式”竞争,不为“低价低质”买单

时间:2025-08-18 18:25:00

近年来,部分消费领域陷入“内卷式”竞争,以非理性价格战、虚假补贴、过度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表面上对消费者有利,实则暗藏多重消费风险,损害消费者长远利益。为帮助广大消费者认清套路、规避风险,从消费端抵制“内卷式”竞争,8月18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特别发出消费提示。

警惕低价低质陷阱,品质保障放第一

部分平台或商家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过度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缩水”,如餐饮店在堂食和外卖中使用新鲜度不同的食材,产品偷工减料等。

同时,商家可能因利润承压降低服务质量,导致售后维权困难,影响消费体验。在价格战中,消费者看似获得低价优惠,实则要为低质体验“买单”,甚至可能因商品质量问题危害人身财产安全。

因此,消费者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更要注重商家资质、商品质量、用户评价、售后服务等,要把“品质保障”放在第一位,不被“超低价”标签误导,牢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才是消费核心。

识别虚假宣传套路,多家比较辨真伪

一些经营者通过虚标原价、低价引流等“内卷式”营销制造优惠假象,如宣称“原价599元,现价99元”,实则原价从未实际成交;部分促销活动宣称“全场5折”,却暗中抬高部分商品基础价格,或限制低价商品库存,引导消费者购买高价替代品。

对此,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通过多渠道比对价格,查看商品历史成交价,对“限时特惠”“限量秒杀”的宣传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折扣误导。

拒绝盲目过度消费,按需购买免浪费

“内卷式”竞争催生“多买更便宜”等过度消费营销手段,通过捆绑折扣、满减机制刺激非必要消费,诱导消费者为追求摊薄单价而超量购买不需要的商品,导致“买了不用”的闲置浪费;部分“薅羊毛”行为看似省钱,却因商品闲置、过期等造成金钱损失。

对此,建议消费者在购物前明确真实需求,践行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量力而行,不被“优惠不抢可惜”的心理驱使,让消费回归满足需求的本质。

防范优惠附加条件,权益让渡须谨慎

部分平台或企业在“内卷式”竞争中以领取“无门槛券包”“购物立减金”“红包”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开通“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服务、办理联名信用卡、购买电信增值服务、开通会员自动续费、过度授权个人信息等,可能导致信贷风险、数据泄露或“想停难退”的被动消费。

对此,消费者在领取优惠时应仔细阅读须知条款,对“捆绑开通服务”“强制授权信息”等要求坚决说不,守住“优惠可弃,权益不让”的底线。

维护市场多元发展,防范“内卷”竞争风险

部分头部平台、企业在竞争中凭借资本优势非理性补贴或开展“无底线”的价格战,长此以往将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生态,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议价能力丧失,放大消费权益侵权的风险。

对此,消费者应支持市场拥有多元化经营主体,选择兼顾公平竞争与创新服务的平台或企业,共同维护市场的多元发展。

另外,消费者如因平台或商家“内卷式”竞争造成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要依法投诉,勇于维权。可凭相关证据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广东消费维权网、广东消委会公众号向省消委会投诉,也可向市场监管等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粤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