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厘清真相是第一步

时间:2025-04-03 09:03:00

“从目前的车辆数据来看,对智能驾驶系统是否过度依赖甚至迷信,或许是此次事故的一大关注焦点。”

□河南日报评论员 赵志疆

3月29日晚,安徽池州G0321德上高速发生小米SU7车辆碰撞起火事故,致三人死亡。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账号在事故说明中提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驾驶员接管后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发生碰撞。4月1日晚间,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回应称,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小米公司发言人”提供的数据很详实,雷军表达的态度很诚恳,但在惨烈的悲剧面前,这些回应终究显得迟了些——事故发生在3月29日,当晚互联网上就出现了大量现场视频和图片,接下来两天,遇难者家属连续在网上发帖质疑,引发网友极大关注。尽管如此,小米公司的回应还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雷军表示,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调查事故原因确实需要时间,不过,对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慰问并不需要多久。尽管雷军在4月1日晚上的回应中,首先向遇难者家属表示了哀悼和慰问,但相比起舆论沸反盈天之后的解释,如果能尽早表达出这种态度,更容易展示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的姿态。

毋庸讳言,智能汽车的事故责任认定相对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介入,车辆已非完全由人工操控,在事故发生的瞬间,很难判断到底是人工还是系统在操控车辆,甚至是否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另一方面,智能软件操作系统的性能还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下,希望此次事故能早日查明真相,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说法,给所有关注此次事件的人一个交代。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提供的数据,从智驾系统发现障碍物请求驾驶员介入,到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一共只有短短两三秒钟时间。其间,驾驶员向左猛打了一把方向,然后又向右回了一点,脚上踩着刹车就撞上了水泥护栏。夜里10点多钟,两三秒的反应时间,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别说是20岁出头的小姑娘,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司机,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情况下全身而退?从目前的车辆数据看,对智能驾驶系统是否过度依赖甚至迷信,或许是此次事故的一大关注焦点。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驾驶自动化从L0到L5按6级划分:L0级为驾驶员驾驶,L1、L2级别为人类驾驶员主导、系统辅助;从L3级别开始,车辆控制权逐渐交由自动驾驶系统,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目前,国内L2级智驾赛道拥挤,L3级自动驾驶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如此,一些车企为了制造营销噱头,在宣传新品时刻意描述“高阶智驾”的应用场景,甚至将一些危险操作当成产品的“亮点”和“卖点”。这些不负责任的营销话术,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概念认知,进而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提供了法规依据,而且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无论是从行业发展还是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都有必要尽快对智能驾驶作出全方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