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深圳能源集团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一批智慧能源科技成果密集发布,均为能源行业前沿核心技术的落地实践。
深视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基于气象大模型的新能源功率预测平台、超大型垃圾焚烧技术装备与全自动燃烧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国产燃机首台套关键部件示范与应用等6项技术成果发布。
深圳智慧能源科技成果亮出新“答卷”,深圳技术、深圳标准逐渐走向世界。
全球首个基于气象大模型的新能源功率预测平台
该系统基于盘古大模型,深度融合AI气象算法,实现中短期的风、光、水电的发电量预测,有效提升新能源发电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目前,该项目已在深圳能源集团泗洪、高邮、酒泉、新苏莫四个新能源场站试点,气象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5%,风电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约2%。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光储充放检城市景观一体化示范
该项目是深圳建设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的重点示范工程,将深圳会展中心打造成为建筑低碳改造及能源综合利用样板。
项目承载19兆瓦总装机容量,打造大湾区最大单体屋面光伏项目,计划部署充电装置约1200套,采用600千瓦全液冷超充设备,融合应用虚拟电厂、V2G、无线充电、储能等技术与设施,主推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首创超大型垃圾焚烧技术装备与全自动燃烧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
该项目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100吨,可同时处置餐厨垃圾、工业废弃物、市政污泥、陈腐垃圾等多种固废类型。同时,攻克了超大克型炉排分区控制难、多源固废掺烧导致负荷波动大等国际技术壁垒。
深圳能源集团科技与数智化管理部副总经理廖梅介绍,项目在垃圾焚烧炉中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焚烧的过程和数据,提前预估燃烧和排放的情况。
目前,同技术系列装备已应用于全国50余个垃圾发电工程,为城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提供强大助力。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全球首台百标方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研发与示范应用
该项目首创电解槽抗腐蚀高稳定性材料、模块化电解槽设计和余热回收利用等方案,攻克了海水腐蚀性强、淡化成本高、能源波动大等行业瓶颈,实现纯水替代,纯度可达99.99%。
装置应用场景丰富,可解决能量波动、水质变换工况下的制氢困局,可用于深海制氢或可再生能源丰富但缺乏淡水资源的西北省份。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国产燃机首台套关键部件示范与应用
该项目实施10余项国产化替代工作,全力攻克新型低氮燃烧器、燃机金属瓦等关键装备研发难题,形成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成功应用于机组。其能耗、效率、排放等核心性能指标全面超越纯进口机组。
目前,深圳能源甘露、凤泉热电联产机组已成为国内小F级燃气轮机国产化程度的典范,有力推动国产燃机产业链发展。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全球已投运容量最大的独立飞轮调频电站
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实现核心设备全部国产化,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轴承系统,使飞轮转速达11500转/分钟,摩擦损耗接近于零,同时集成AI算法实现120台飞轮协同运行,响应误差控制在1%以内。
项目落地于山西长治的项目装机容量30MW/6MWh,配置120台采用真空磁悬浮技术的飞轮设备,全天调频动作可达2600次。

图源 / 深圳能源集团
将能源领域的深圳技术与深圳标准
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传统化石能源产生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的能源供给源头。
此次发布的创新成果,既有行业标准的持续领先,也有行业首创,相关成果将进一步推广规模化应用,将能源领域的深圳技术与深圳标准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打造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提升光储充放一张网,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实时可调负荷提升至100万千瓦。
“我们需要用数字化手段,提前预测可再生能源的情况、提前把可再生能源做负荷分配,让其能够更稳定、更有效,服务于深圳的负荷需求。”廖梅介绍,目前还针对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基能源储能做更深度的研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能源体系的安全作保障。
记者 / 靳承宇 凌万程
编辑 / 张雪莹
审校 /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