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当下的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稳定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

时间:2025-04-12 00:23:00

特约撰稿 王应贵

东亚和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按经济体量计算,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规模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重心。然而,当前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经济霸凌行径正撕裂或严重破坏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由此造成的混乱给该区域的贸易前景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抵御外部风险显得非常紧迫。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0日,第12届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东盟对美国近期宣布的额外关税的潜在影响表示担忧。鉴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及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萎缩和投资流入减少等因素可能会对该地区的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征收关税和潜在报复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资本流动和汇率的波动。东盟正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并随时准备在必要时应对这种波动。声明强调,东盟国家将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本地区经济未来。

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稳定增长

最近几年,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增长很快。就出口贸易而言,2019~2024年,中国对东盟主要国家出口贸易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中国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对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5%和5.10%。从规模而言,我国对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贸易超过了千亿美元。相比之下,2024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自美国的进口贸易额分别为469亿美元、277亿美元、177亿美元、131亿美元、102亿美元、93亿美元,合计为1249亿美元。同年,他们从中国的进口贸易额达到了5575.83亿美元。

中国自东盟主要国家进口贸易的国别差异较大。其中,中国自印度西尼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进口贸易增长较快,而从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进口增长缓慢或负增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4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对美国商品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81亿美元、525亿美元、142亿美元、432亿美元、633亿美元和1366亿美元,总计3279亿美元;同期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为4081.85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出口贸易有着较强的互补性。2024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占比高于90%,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于70%,印度尼西亚为44.92%。具体而言,这些国家向中国出品较多的产品包括:第16大类产品(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与附件)占三成以上;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占约10%;第7类(塑料及其制品与橡胶及其制品)约占5%;第94类(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和第13类(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各占一定比例。

贸易流向决定东盟各国应对关税态度

外贸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法宝,在当地经济占有特殊的地位,长期贸易顺差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意味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将直接冲击当地经济发展。2023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GDP分别为13710亿美元、4000亿美元、4370亿美元、5010亿美元、5150亿美元和4300亿美元,对美出口分别为268亿美元、462亿美元、133亿美元、410亿美元、563亿美元和1144亿美元,对美出口占经济规模的比重分别为1.95%、11.55%、3.04%、8.18%、10.93%和26.60%;对中国出口与其GDP之比分别为6.43%、25.72%、4.46%、6.27%、9.81%、21.44%。可见,六个东盟成员国中,中国是前三个国家更重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是后三个国家更重要的贸易伙伴。东盟国家的贸易流向决定了它们对美新征关税政策的态度。

深化合作是多边贸易发展的长远战略

与欧盟和北美相比,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但经常性账户对外保持高水平开放。不管是东亚或是东南亚,区内贸易份额较低,分别维持在35%和23%左右,与区域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贸易分别达到65%和77%左右。反观欧盟,区内贸易占比始终维持在60%,区外贸易占比基本稳定在40%,因此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欧盟就是一个排他性的经济集团。与东盟相似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市场规模较小以及出口商品结构同质化,区内贸易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更多地依赖外部市场。

东亚和东南亚重视国际贸易市场开放,延续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正是亚太地区经济保持强大活力的重要原因。然而,区域出口贸易正面临挑战。反国际化风险、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气候变化战略、低碳绿色发展、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红利消失、数字转型、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等因素均会影响区域出口竞争力。技术革新速度前所未有,亚太地区必须大力提升出口生产部门的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否则可能将失去竞争优势。

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区域贸易的主要问题,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是最核心问题。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健全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经贸合作,强化多边贸易发展,基于多边贸易规则解决贸易纠纷,以实际行动回击经济霸凌行径。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搬不走”的邻居,可以是永久的朋友,有着永久的共同利益,在世界乱局下应力求做好“强”与“弱”,强就是强化经贸战略合作关系,“弱”就是管控与弱化冲突与分歧,以尽快实现快速发展,建立一个公平、开放、透明、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大市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