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松月》“中国科幻集结号”首钢园签售,刘慈欣领衔探讨本土科幻未来

时间:2025-04-04 19:4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

3月28~30日,2025中国科幻大会核心活动之一的科学阅读领航员计划——“《故山松月》‘中国科幻集结号’签售会”在北京首钢园连续举办五场签售活动。本次签售活动由北京首钢建投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交叉科学学会教育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阅读与创新思维指导中心、薛定鹅科学、北京市石景山区未来科幻产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本次《故山松月》的五场签售活动星光璀璨,大师云集,不仅有元老级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何夕,还有科幻星球奖、华语星云奖、银河奖等获奖作家陈楸帆、江波、凌晨、宝树、萧星寒、超侠、程婧波、分形橙子、段子期、顾适、简妮、阿缺等科幻作家亲临现场。《故山松月》的主编石以也到达现场参与签售活动。主持人仟俚作为科学阅读领航员带领公众阅读科幻作品,吸引了数百名科幻迷到场参与。通过五场签售活动以及现场互动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探讨了本土科幻的文化内核与未来方向。

刘慈欣谈科幻使命:文学映照科学,青年需辨虚实

刘慈欣

面对读者提问,本次活动作为科学阅读领航员的刘慈欣分享了科幻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他表示,科幻作为“科学的文学映像”,能够激发想象力与创新精神,但青年投身科学时需清晰区分“文学想象”与“真实科研”。“科幻描述的科学过程充满浪漫化,真实的科研是漫长而严谨的。”谈及科幻的责任,他直言:“文学本质上不承担特定使命,但《故山松月》这样的作品,正以中国文化为土壤,探索科幻的新可能。”

科技与人文交织,中国科幻迈入“多元觉醒”时代

除签售环节外,活动还围绕“AI与创作”、“现实与科幻的博弈”等议题展开讨论。作家们一致认为,AI虽能模仿文本,却难替代人类独有的创意与情感共鸣。王晋康呼吁创作者保持“手工写作”的纯粹性,程婧波调侃“诗歌或许已被AI攻克,但小说家仍将坚守到最后”,对于“现实比科幻更魔幻”的挑战,超侠强调“经典科幻因文学性与哲学性永不过时”。

王晋康、程靖波、简妮、江波、何夕、凌晨、宝树、超侠。

据悉,《故山松月》作为中国科幻本土化探索的标志性作品在本次科幻大会重点推出。《故山松月》的主编石以认为现在AI的创作只是把即有的世界能表现的更加生动饱满,恰恰科幻面向未来,并宣布已启动“中国式科幻”系列的第二部《四时闻歌:中国式科幻的自然浪漫》的创作。

主持人仟俚妙解《故山松月》:乡愁与科幻的“中国式碰撞”

仟俚

科学作家、科学阅读领航员仟俚以幽默犀利的风格为现场观众解读了重磅新书《故山松月》。将这部集结56位作家作品的科幻合集比作“科幻界的《乡村爱情故事》”,称其“为乡愁装上了曲率引擎”。仟俚提到,书中既有“山西老西儿开十六代机往火星醋坛子”的荒诞想象,也有“四川火锅老板娘用虫洞传送毛肚”的接地气创意,更不乏刘慈欣笔下“站在山西煤矿废墟领悟黑暗森林法则”的哲学思辨。他形容《故山松月》如“老北京豆汁”——“闻着冲,喝着酸,细品竟有暗物质的味道”,并强调其核心是“用中国文化的底色,书写属于本土的科幻诗篇”。

活动尾声,刘慈欣领衔多位作家为读者签售《故山松月》与《三体》立体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场签售会不仅是一场文学盛宴,更成为中国科幻文化自信与创新力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