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新观察|扎根“粤”沃土 民企信心足

时间:2025-05-25 09:48:00

【编者按】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于稳定预期、振奋信心、凝聚力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央广网推出“民营经济新观察”系列报道,通过权威政策解读、跨领域专家访谈、典型企业案例等,透视法治力量如何破除隐性壁垒、激活创新动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央广网广州5月24日消息(记者张顺鹏 实习记者陈宇婷)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拥有超1800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无论是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还是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民营企业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广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提供肥沃土壤的同时,民营经济也为广东构建科技产业互促共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了坚实力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带来一揽子利好政策,广大扎根广东的优秀民营企业信心几何?又有哪些期许?近日,央广网记者与多位来自广东省各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对话,聆听企业家们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见解、对行业发展的期待,以及企业将如何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经济第一大省”共同开辟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

增强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州民营科技园,处处涌动着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这里以白云区0.7%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区超50%的工业产值。6500家民营企业聚集于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43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235家。

云韬氢能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该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2024年,云韬氢能实现广东氢燃料电池上机量与装机量第一。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钟蕾芳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企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等层面的大力支持。如广州市颁发的“氢能18条”,包含加大对氢气供应能力、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这为云韬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科创人才培育等规定,解决氢能行业人才链与资金链需求,为突破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精密加工等‘卡脖子’技术提供制度保障。”钟蕾芳表示,未来,云韬氢能将从研发创新、生态共建方向发展,坚信民营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云韬氢能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同样扎根广州白云区的化妆品制造领域民营企业诗妃集团,在研发技术方面拥有雄厚实力。集团董事长张申俊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科技创新扶持”,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将有利于破解成果转化瓶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凯认为,在科技创新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规定,将为广东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全新的机遇,大大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压力,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

促进公平竞争 激发市场活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这一规定让农业企业尤为关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打破以往在一些领域面临的隐性门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粤旺农业集团董事长万俊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粤旺农业集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万俊华看来,法律确立的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使农企可平等进入农村物流网、智慧农业设施等领域,在全国各地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农村新基建、智慧设施农业体系等,为农企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也为带动农户增收、带动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科智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打造公平竞争机制方面的细则高度关注。顺科智连连接器事业部总经理梁仁浩表示,法律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结合,打破了传统垄断领域的“隐性壁垒”。例如,未来民营企业有望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设施开放项目和政府采购,真正实现“赛道开放”。

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科智连(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护航民营经济 打造民企沃土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这是广东民营企业家对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真切感受。

“以增资扩产项目为例,通过‘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广东政务服务网’等平台,企业可以实现‘立项备案’‘五证联发’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五证联发’,审批材料由29项减至15项,办理时限从40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企业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东速度。”梁仁浩感慨道。

有行政审批的“加速度”,更有政策直达的“精准度”。梁仁浩介绍道,仅2024年,企业就通过政策直达机制获得多项政府补贴,这些支持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提升,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围着企业转”的服务温度。

除此之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15%等一系列税费政策,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形成“初始投入—税惠红利—二次投入”的研发资金循环,盘活企业现金流,加快了核心技术的攻关进程。

广州东部中心第一家芯片制造企业——增芯科技(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作为孕育出一大批民营企业龙头企业以及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的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广东在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2024年年初,广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平竞争、权益保护、改革创新、要素支持、企业规范等共七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今年2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宣布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标志着广东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

紧抓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的契机,唐凯建议,广东应将法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如在服务保障方面,可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切实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让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