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有些情况下故意杀人不会被判死刑,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正当防卫过当:
如果行为人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造成了死亡,且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义愤杀人:
因义愤填膺而采取的过激行为导致的死亡事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激情杀人:
由于情绪失控,置冷静判断于不顾而产生的激情杀人案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接受委托杀人:
受他人委托执行杀人任务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协助他人自杀:
协助他人完成自杀计划的杀人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不适用死刑。
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犯罪情节较轻:
如果故意杀人案件的情节较轻,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悔罪态度:
具有悔罪态度且犯罪情节不严重的犯罪分子,一般可以不判死刑。
其他从轻处罚情节:
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存在上述可以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情形,但并不是所有故意杀人案件都会被判死刑。法官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包括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以决定是否适用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