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行进在康保大地上,道路两边的工程区内,柠条花开正盛,叶片娇嫩,花朵淡黄,淡淡的花香在美丽的康巴诺尔氤氲着。几十万亩的柠条,根深深地扎在康保大地,风沙被一年又一年收留在根部,这个防风治沙的“英雄”,默默地干着本质工作,用它的带刺的枝条呵护着自己,用它的绿叶、黄花装扮着康巴诺尔大地。八大花海之一的柠条花海,在六一儿童节前后,汹涌成五六月的花海——宛如遍地生金。

在康保大地上,几十年前,也有野生的柠条。在联产承包经营之前的草滩上,宽阔的田埂上,一簇簇的柠条抱团长在一起,细细的沙粒簇拥成一个个土丘状,本地人叫它连针,这个土丘就成了连针个墩子。那个时期,我还是一个在农村成长的孩童,连针的花什么样子没有记忆,但连针的果实,红红的豆荚模样,记忆却深深地印在脑海。连针的根很深,枝桠木质化程度也很高,勤快的农人费气拔力地把连针根刨回家,做柴火用,据说在灶塘里火很硬,像填了油脂一般。后来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狡黠的村民把原来很宽的田埂今年一犁,明年一犁毁掉了,一个个连针墩也无声无息的成为薪碳,在袅袅炊烟中化为灰烬。
康保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不足345毫米,年蒸发量在一千七八百毫米。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植树造林,像杨树之类的乔木,种活一棵确实很难,栽种于七十年代的杨树,那个时候降水还比较丰足,在康保大地存活下来的也有一些,但多是长不成才的小老树,也有光秃了的,根子找不到水分,就那么死掉了的死树。榆树也有一些,尽管顽强地生长着,但树干纤细,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有的树干像佝偻的老人。水成了这些树的渴望。
种康保大地能够种活的树!当时在照阳河任党委书记的董生财心里藏着誓言。这个康保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北方汉子,在康保北部那个与内蒙交界的乡镇,在风沙肆虐的最北区域,带着当地百姓种柠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满山别野的柠条锁住了风沙,绿了康保北部荒原。后来老董任县林业局局长,他的柠条种植梦借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利好,在全县大地播下种子,柠条花海在那个时候埋下了伏笔,康保因之而被评为国家级造林先进集体。
康保人应该记住这个造林英模,老董退休了,依然默默地干着植树造林的老本行,儿女们劝他歇歇吧,他乐此不疲,一双黄胶鞋,一把铁锹,开着拖拉机拉水、育苗,绿色的梦丰富着、滋养着他的执着、人生。

柠条这个名称最早出自宁夏、甘肃等地的叫法,它的正式中名叫柠条锦鸡儿,这个名称出自《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其学名为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在1909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还有白柠条、毛条、查干-哈日嘎纳(蒙语)、金香雀、短荚柠条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山羊豆族锦鸡儿属小叶系落叶灌木。
柠条的高发热量还给康保引来一个生物质发电的企业——善能。这个企业用柠条为燃料发电,他们承包老百姓的林地,在林地的巷子里播种柠条,用机械化的手段将柠条割冠,来年的柠条长的更旺,用企业化的方式完成柠条种植、养护,康保因之而创造了一种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型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百姓增收、财政充盈的多赢局面。
柠条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性、抗热性、耐盐碱地等优点,是我国北方优良的固沙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作为豆科作物,柠条枝条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食用氨基酸等,对畜类生长发育大有益处。还可作为优质饲料的加工原料,开发出的优质氨化饲料供牛羊等反刍动物饲用。柠条纤维发达,是制造牛皮纸、瓦棱纸、包装纸、卫生纸和纤维板的优质原料;柠条种子含油14%左右,其油可炼工业用润滑油、代替豆油制造醇酸树脂漆、代替亚麻油制造水溶性电泳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