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意思是什么(《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时间:2024-11-17 09:08:42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睿智

睿智,即心识的见识卓越,富有远见。唐代韩愈在《贺徐州张仆射白免书》中写道:“事之纤悉,不可图验。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是指睿智者对事理的判断较为准确。聪明睿智,古代名为“聪明叡知”或“聪明睿知”,包括意识的见知,是指聪颖明智。《周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古代人虽然神勇有力,但是并不主张杀戮,特别是不主张乱杀和枉杀。这里面就包含了古人的聪明睿智,因为明白因果规律,所以虽然具有神力和武力,能够征服别人,但是并不主张使用杀戮手段。

《礼记·中庸》:“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史记·卷三八世家》:“明作智,聪作谋。”宋代朱熹《<大学章句>序》:“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

通智

通智,指学识渊博而融汇贯通的心识见知能力。《文子·明微》:“通智得而不劳,其次劳而不病,其下病而益劳。”文子在这里给“智”下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定义,当智能通达慧识以后,达到或实现慧智圆融、慧智通用的状态,就不会过多地消耗精炁神。层次稍微低一点,也能够实现“劳而不病”,因为在光明态下,既不容易生病,也可以施展智慧,也就是圆融无二地施展智和慧,而能够保证少生病、不生病。如果能量再差一点,可能会生病,但是智慧圆融地运用,对于自已的生存、事业以及学习,都很有益处,能够帮助自己。

《文子》中对于通智层级的界定,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掌握,它可以解决很多人对智慧圆融的错误理解以及信心不足问题。现在,家长和学校全都在拼命地让孩子去开智,没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去进行慧智双益的教有,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慧智双得,而达到通智的状态。实际上,让智直接去通达慧识,慧识智识紧密结合形成通智以后,就可以“得而不劳”精炁神,轻松地完成学习,轻松地判断商机和事业。次一点的,虽然会劳碌,但是不会生病;再次一点,虽然由于更复杂的原因可能治不好自己的病,但是,这种通智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疲劳问题,成就事业,这就是通智的微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