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有意想不到的历史渊源,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历史,上常称“北方开化、南方蛮夷”, 盖因人文土壤差异的缘故。其实,房县自古紧邻中原地区的鄂西北得地利之便,成为湖北最早开化的地区,上古五帝之一的尧之子丹朱为房县带来中原文化的熏陶,至少在商末周初时,这里就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


房县有悠久的黄酒历史,当然这也可以作为楚文化的标志之一。早在西周的时候,房陵黄酒就已经成为了"封疆御酒" ,比产于吴越争霸时期的绍兴黄酒时间更久远。房县黄酒普及于汉朝,当时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盛于唐朝,身为庐陵王废唐中宗李显被贬到房县,留下了庐陵王带七百工匠来房州的传说,更为房县黄酒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房县有“中国诗经文化之乡”的美誉。《诗经》里所呈现的大量物种与房县境内的动植物种类息息相关;而且很多的村民目不识丁却能够在世代传唱的民歌里内含大量《诗经》语句。学界和媒体对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广泛关注,已经确认了大量的事实,因此房县被称为“诗经之乡”还有的专家认为,诗经文化气息浓郁,房县就是《诗经》的原产地。


房县还是革命老区,是湖北省26个一类革命老区的其中之一的老区, 1931年和1947年曾两度在此建立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在1931年,贺龙、邓中夏率红三军主力在完成鄂西北的战略转移后,历经大规模的激烈战役后,在这里建立了鄂西北苏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平渡河苏维埃乡政府;1947年,中原突围南路部队在王树声、刘昌毅的率领下挥师突进武当山区,成立了鄂西北党委和鄂西北军区,并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鄂西北行政公署。房县红军烈士墓(又名红塔)威严耸立在房县县城以南的凤凰山上,苍松翠柏述说着当年红军战士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



房县,正以一种心灵与历史文化的碰撞,奋力奔跑在自我寻根的路上,向更加美丽、和谐、健康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