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全景蜿蜒
一条长达13,000英里的巨龙,横跨中国的大地。它的历史就像它的形状一样,曲折而漫长。这就是长城。
最初,长城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诸侯国修建的泥土城墙,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用于防御其他邻国的攻击。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他将青藏高原和太平洋作为国家的自然边界,但北方的山脉却无法阻挡蒙古、土耳其和匈奴人等民族的侵扰。
为了加强防御,秦始皇将之前修建的小城墙进行了扩建和连接,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长城。它从西部的临洮开始,一直延伸到东部的窑洞。这便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长城的雏形。

修建中的古代城墙图片
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秦始皇动员了大量的士兵和平民。许多农民被强迫参与建造,还有一些是被判处劳役的罪犯。据秦朝的记载,成千上万的建筑者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丧生,他们死于事故、饥饿或劳累。传说中,他们被埋在长城内部或附近的墓地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现长城内有人类遗骸。
然而,长城虽然威武,却并非不可攻克。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成功突破了长城,入侵了中国。1368年,明朝取代了元朝,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城建设。他们使用烧制的砖和石头加固长城,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乌海市甘德尔山景区成吉思汗雕塑
明朝修建的长城平均高7米,宽6米,全长5,500英里。沿途设有瞭望台,用于监视敌情和传递信号。当发现有敌人接近时,瞭望台之间点起烽火或放风铃,直到援军赶到。长城上还有一些小孔和大孔,用来射箭或投掷物品,以抵御攀爬的敌人。
即使如此,长城依然不是万无一失的。1644年,满族人推翻明朝,建立了清朝,并统治了蒙古地区。长城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和功能,逐渐变得残破不堪,泥土被风雨侵蚀,砖石被拿去他用。
然而,长城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二战期间,中国人利用长城的一部分抵抗日本侵略。今天,长城的主要作用是文化和旅游。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游客的热门景点。

长城遗迹
尽管传说中长城是唯一能从太空看到的人造建筑,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在地球轨道上,很多建筑物都能看到,而长城却难以分辨。其实,我们不必从太空俯瞰,因为在地球上,我们还有许多关于长城的秘密等待发现。每隔几年,就有新的长城遗迹被找到,延伸出新的长度,持续增加着这一伟大奇迹的篇章。